(资料图片)
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截至今年4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近40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约6700亿元,带动碳减排量超过1.5亿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易纲表示,实现“双碳”目标的难点在于解决碳排放的负外部性问题,降低绿色溢价。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取得了积极成效,重点推进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环境信息披露。近年来,央行逐步明确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鼓励金融机构逐步披露相关环境信息,同时也要求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披露相关环境信息。
二是完善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显著提高排碳成本可以理解为“大棒”,适度提高排碳成本则是“中棒”或“小棒”,而人民银行设立的支持工具则是激励机制中的“胡萝卜”。
2021年,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发展。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发放的碳减排贷款,由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一定期限的再贷款资金支持,利率为1.75%,精准直达绿色低碳项目。人民银行提供给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到期收回,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碳减排贷款自担风险,这样的“胡萝卜”激励机制是适中的、市场化的。同时,接受人民银行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承诺对外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余额、利率及相应碳减排效应等信息,并接受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核查和社会监督。
三是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人民银行于2021年搭建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框架,组织19家银行开展了针对电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航空、石化、化工、造纸等八个重点排碳行业的碳成本敏感性压力测试。此外,还结合区域经济结构和转型政策,组织部分地区银行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此外,易纲还在会上透露,目前,我国已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均居全球前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