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理想之城的西安探索

2023-05-12 20:12:02来源:央广网

从西安老城区走进西安高新区,完全是不同城市风貌的体验。西安高新区内部亦然。从高新路走到锦业路,两代城市规划层次分明。以千年古都与科技之城的传承发展计,秉持高度历史责任感,下一代城市规划应该赋予怎样的灵魂?


(相关资料图)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任力之在过去多年里参与设计了中国第一高上海中心大厦、援外项目非盟会议中心、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东吴文化中心等享誉国内外的作品,对于新区规划和建筑设计有着深入的沉淀和思考。

作为西安高新区三次创业的主战场的中央创新区,是西安高新区立足新的发展起点,面向未来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全新板块。描述这样一张蓝图无疑充满挑战。

中央创新区规划图(央广网发 西安高新区供图)

“中央创新区与陆家嘴的规划同样出彩,但又各具城市特色。”对于这部倾注心力的未来之作,同济大学规划设计团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成就感。毕竟,这里要真正做到“科教产城”融合发展,必须是全新规划理念的实践。“从启动到现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高品质推进,中央创新区的格局架构,包括地下空间,已经展现出来了。”

任力之与西安结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彼时,他第一次来到西安,在大街上看到不少外国游客,深感惊讶。“除了上海这样沿海的先行发展区域,整个内地的国际化程度是相对较低的。西安的开放包容让人印象深刻,古老与现代在一座城市里同时体现了出来。”

那个阶段,任力之正在同济大学求学。数年后,又作为“50位中国建筑师”交流访问法国,前往巴黎建筑学院Paris Villemin学习,并在一所法国著名的建筑事务所实习。

国内、国际、古老、现代,不同的经历与环境,不断充盈着任力之的专业理念,也为其之后三十余年深耕建筑领域,完成一系列享誉海内外的作品,并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集团总建筑师、同济大学教授三重身份之间游刃有余的切换奠定了基础。

再次与西安联系在一起,是在几年前。

彼时,作为西安经济发展“排头兵”的高新区,在成功完成两次“创业”之后,立足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融合科创、产业、空间、宜居、文化等领域全新发展理念,计划开启“三次创业”。同济大学规划设计团队有幸参与其中。

从2019年开始,同济规划院与建筑院组成的设计团队频繁往返于上海、西安两地。

中央创新区在规划初期,就致力于打造“科技与金融互乘放大的丝路国际金融中心”。随着丝路科学城规划的迭代升级,又被赋予“科创城市的形象门户、科创生态的赋能中心、科技应用的未来场景”的全新功能和“科教产城”融合发展的全新理念。

经过反复推导、修改,高新区会同同济大学规划设计团队最终确定了以未来之瞳为核心的“一心、双轴、三片、多园”的空间框架体系。“中央创新区与上海陆家嘴的规划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样以超高层形态承载企业金融总部、文化商务商业等综合功能,但中央创新区在‘双中心’加持下更具自己的特色。”任力之说。

随着2021年6月丝路科学城规划的发布和2023年西安“双中心”的获批,丝路科学城成为“双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中央创新区肩负“双中心”科技服务集聚片区的使命。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前瞻性科创理念、产业理念,在规划设计实践中被充分考量进来。

“一座理想之城一定是面向未来的,是让人们有归属感的。”西安高新区作为聚焦基础研究和科创产业发展,承载国家“双中心”建设使命的国家级高新区,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与高端人才。如何做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打造一个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科技新城,显得格外重要。

同济大学规划设计团队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对标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打造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高品质园区。

流光公园(央广网发 西安高新区供图)

在这幅蓝图中,不论市民使用何种交通工具出行,总能找到舒适的方式,不必把宝贵的休闲时光消耗在漫长的通勤上。雄厚的产业集群、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城市配套都在这里完美融合。

目前,中央创新区已建成通车道路75公里,交通骨架基本形成,与地铁、有轨电车形成现代高效的交通体系。学校、公园、污水处理厂、能源站、公交首末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在同步建设当中,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与此同时,沣邑大桥、灵韵北路、沣镐大道的建设推动沣河两岸快速通达,构建“双中心”有效载体。

此外,在城市立体设计上,该项目也别有心裁,在地下空间开发上进行了有力突破。任力之解释:“突破的地方在于,该项目是整个丝路科学城区域的城市级公共配套,具有集约化使用土地资源、提升城市空间功能、TOD模式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促进城市整体可持续化发展等特点。同时,项目致力于打造集商业服务、地下交通、地下停车、人防工程、轨道站厅、公共广场等为一体的多维城市地下空间。”

对此,任力之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这样的一个规划和功能开发,在国内新城建设中具有很高的前瞻性。”

积极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是中央创新区规划的一大亮点,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三分钟见绿、五分钟进园”在中央创新区已初步实现。漫步在永安渠海绵城市公园、大仁遗址公园、中轴公园等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城市绿地中,满眼皆是绿意。

穿过塔吊高悬、钢架林立的西安大剧院建设工地向南,迎面而来的是正在建设中的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区。创意水景贯穿中轴,全长1.6公里,构成西安唯一的滨水文旅商业街。

渠水蜿蜒,将低密度商业街与不远处的超高层楼串联,形成错落有致的现代城市山水,灵动的城市天际线让人耳目一新。

这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集体验型购物中心、科创商业街区、夜经济街区、艺术酒店、文化社交空间、高端商居为一体,为市民带来全方位的乐享社交商业模式和消费体验。

一个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带给城市的不仅仅是舒适,这样一个全新的商业中心,也在为西安打造另一种消费模式——吸引以当下“Z世代”年轻人为代表的主流消费群体。

丰富而有特色的交通体系、遍布全区的口袋公园、地上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创新的滨水商旅文化街区,多种举措并行,中央创新区已做好准备。

任力之认为,现实中,人们往往习惯于路径依赖。凝聚共识、面向未来绝非易事。

所以,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怎么保障前瞻性规划落地?对此,任力之及同济大学规划设计团队也在不断地研究思考。“聚焦园区特质,关注突出问题。针对园区存在的问题,提出空间优化策略建议,在提升城市活力、促进生活便利、注重生态环境、营造城市特色等方面创新突破。”

自2021年6月丝路科学城规划发布以来,聚焦科创金融,总部经济的未来之瞳·瞳系列超高层建筑未来创元中心、丝路国际金融创新中心、云拓商务中心、中凯大厦、智德通国际大厦等十余栋企业总部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毗邻中央创新区南侧的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项目,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即将建成投用。项目将依托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科研优势,培育产教互动与创新创业融合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创业、产业发展“四位一体”生态体系。

由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领衔的西安大剧院正在有序推进,全国工程勘察大师赵元超执笔的丝路创智谷、美国建筑师设计协会总监马清运担纲的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等文化建筑已竣工。

深圳前海服务内陆的第一站——备受关注的秦创园西安科创基金园已建成投入使用。其对“科技+金融”模式有力探索创新,累计注册企业68家,基金管理规模达74亿元。

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区、新罗酒店等商业商务设施将有效提升中央创新区的城市能级;集商务办公、综合服务商业、街区商业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未来广场A项目将打造中创区北部门户节点;以高新一幼、一小、一中新校区为代表的一批学校已形成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西安市第一医院(高新院区)、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形成了优质医疗服务体系;新希望锦麟天玺、招商臻镜等高品质住宅项目营造宜居人文环境。中央创新区已率先实现丝路科学城“三年出形象”的建设目标。

同济大学规划设计团队将中央创新区作为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与高新区一并实行“规划总控、精细设计、建设指导”全过程跟踪咨询的建设管理模式,实现城市设计和建设工作有序衔接。

任力之感慨:“从2021年全面启动建设到现在,基本实现了园区高品质、高效率建设目标,能够切身感受到高新区团队强有力的执行力!”

对于中央创新区未来的发展,任力之和同济大学规划设计团队充满信心。他表示,相信随着科技创新成为支撑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央创新区也一定能够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彻到每一个项目上,真正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善科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建设产城融合的理想之城和生活之城。(西安高新区供稿)

关键词:

相关新闻